Skip to content

Latest commit

 

History

History
926 lines (613 loc) · 23.6 KB

README_zh-TW.md

File metadata and controls

926 lines (613 loc) · 23.6 KB

JavaScript 進階題目列表


我會在我的 Instagram 上發布關於 JavaScript 的複選題,同時也會更新到這個 Repo 當中。更新日期: 2019 年 12 月 24 日

從基礎到進階程度,測試你有多了解 JavaScript,不僅更新你的知識,更能幫助你的 coding 面試! :muscle: :rocket: 我每週都會在這個 Repo 中更新新的題目。

答案在題目下方的摺疊區塊,點擊即可展開答案。祝你好運 ❤️

歡迎和我聯繫!😊
Instagram || Twitter || LinkedIn || Blog


1. 將會輸出什麽內容?
function sayHi() {
  console.log(name)
  console.log(age)
  var name = 'Lydia'
  let age = 21
}

sayHi()
  • A: Lydiaundefined
  • B: LydiaReferenceError
  • C: ReferenceError21
  • D: undefinedReferenceError
答案

答案:D

在函式內部,我們首先透過 var 關鍵字宣告了 name 變數。這表示變數被提升了(記憶體位置在創建時期就被設置好了),直到程式執行到定義變數的那行之前,預設值都是 undefined。因為當我們印出 name 變數時,還沒有執行到定義變數的那一行程式碼,因此變數的值保持為 undefined

透過 letconst 關鍵字宣告的變數也會提升,但是和 var 不同,它們不會被初始化,在我們初始化之前是不能訪問它們的,這個行為被稱之為暫時性死區。當我們嘗試在初始化之前訪問它們時,JavaScript 將會抛出一個 ReferenceError 錯誤。


2. 將會輸出什麽內容?
for (var i = 0; i < 3; i++) {
  setTimeout(() => console.log(i), 1)
}

for (let i = 0; i < 3; i++) {
  setTimeout(() => console.log(i), 1)
}
  • A: 0 1 20 1 2
  • B: 0 1 23 3 3
  • C: 3 3 30 1 2
答案

答案:C

由於 JavaScript 的事件佇列(Event Queue),setTimeoutcallback 會在遍歷結束後才執行。因為在第一個迴圈中,遍歷 i 是透過 var 關鍵字宣告的,var 屬於 Function scope(需要用 function() {} 才能將值鎖在作用域裡面) ,所以 for 迴圈會造成變數外流,變成全域變數。在遍歷過程中,我們透過一元運算子 ++ 來遞增 i 的值。當 setTimeoutcallback 執行的時候,i 的值等於 3。

在第二個迴圈中,遍歷 i 是透過 let 關鍵字宣告的:透過 letconst 關鍵字的變數擁有塊級作用域(指的是任何在 {} 中的内容)。在每次的遍歷過程中,i 都有一個新值,每次遍歷時 i 值的作用域都在迴圈内。


3. 將會輸出什麽內容?
const shape = {
  radius: 10,
  diameter() {
    return this.radius * 2
  },
  perimeter: () => 2 * Math.PI * this.radius
}

shape.diameter()
shape.perimeter()
  • A: 20 and 62.83185307179586
  • B: 20 and NaN
  • C: 20 and 63
  • D: NaN and 63
答案

答案 B

注意 diameter 的值是一個一般的函式,但是 perimeter 的值是一個箭頭函式。

對於箭頭函式,this 關鍵字指向的是它當前周圍作用域,這個行為和一般函式不同。這表示當我們呼叫 perimeter 時,this 不是指向 shape 物件,而是它的周圍作用域(在範例中是 window)。

window 中沒有 radius 這個屬性,因此回傳 undefined


4. 將會輸出什麽內容?
+true;
!"Lydia";
  • A: 1 and false
  • B: false and NaN
  • C: false and false
答案

答案:A

一元運算子加號 +,嘗試將 boolean 布林值型別轉為 number 數字型別。true 轉為 number 數字型別的話為 1false0

字串型別 'Lydia' 是一個真值,我們實際上問的題目是:「這個真值的相反會是什麼?」,真值的相反,將得到 false


5. 哪一個是正確的描述?
const bird = {
  size: 'small'
}

const mouse = {
  name: 'Mickey',
  small: true
}
  • A: mouse.bird.size是無效的
  • B: mouse[bird.size]是無效的
  • C: mouse[bird["size"]]是無效的
  • D: 以上三個選項都是有效的
答案

答案:A

在 JavaScript 中,所有物件的 keys 都是字串型別(除非是 Symbol 物件)。儘管我們或許不會定義它們為字串,但它們在底層總會被轉換爲字串。

當我們使用中括號時([]),JavaScript 會解譯語句。它首先看到中括號的第一個開始處 [ 並繼續往下直到找到結束的中括號 ]。只有這樣,它才能計算語句的值。

mouse[bird.size]:首先計算 bird.size,這會得到 smallmouse["small"] 得到 true

使用點的語法的時候,上面這一切都不會發生。mouse 沒有 bird 這個 key,這就表示 mouse.birdundefined。然後當我們使用點語法 mouse.bird.size 時,因為 mouse.birdundefined,這也就變成了我們實際的語句是 undefined.size,而此行為是無效的,並會抛出一個錯誤 Cannot read property "size" of undefined


6. 將會輸出什麽內容?
let c = { greeting: 'Hey!' }
let d

d = c
c.greeting = 'Hello'
console.log(d.greeting)
  • A: Hello
  • B: undefined
  • C: ReferenceError
  • D: TypeError
答案

答案:A

在 JavaScript 中,當設定兩個物件彼此相等時,它們會經由*引用(reference)*進行互動。

首先,變數 c 的值是一個物件。接下来,我們將 d 分配了一個和 c 物件相同的引用。

因此當我們改變其中一個物件時,其實是改變了所有的物件的同一個引用的內容。


7. 將會輸出什麽內容?
let a = 3
let b = new Number(3)
let c = 3

console.log(a == b)
console.log(a === b)
console.log(b === c)
  • A: true false true
  • B: false false true
  • C: true false false
  • D: false true true
答案

答案:C

new Number() 是一個内建的函式建構子。它雖然看起來像是個 number,但它實際上並非真正的 number:它有一堆額外的功能,而且它是一個物件。

當我們使用 == 運算子的時候,它只會檢查兩者是否擁有有相同的。因為它們的值都是 3,因此回傳 true

然後,當我們使用 === 運算子時,兩者的值以及型別都必須是相同的。new Number() 是一個物件型別而不是 number(一般型別),因此回傳 false


8. 將會輸出什麽內容?
class Chameleon {
  static colorChange(newColor) {
    this.newColor = newColor
    return this.newColor
  }

  constructor({ newColor = 'green' } = {}) {
    this.newColor = newColor
  }
}

const freddie = new Chameleon({ newColor: 'purple' })
freddie.colorChange('orange')
  • A: orange
  • B: purple
  • C: green
  • D: TypeError
答案

答案:D

colorChange 是一個靜態方法。靜態方法被設計爲只能被創造它們的建構子使用(也就是 Chameleon 中的 constructor ),並且不能傳遞給實例。因為 freddie 是一個實例,而靜態方法不能被實例使用,因此會抛出 TypeError 錯誤。


9. 將會輸出什麽內容?
let greeting
greetign = {} // 手殘打錯變數名稱!
console.log(greetign)
  • A: {}
  • B: ReferenceError: greetign is not defined
  • C: undefined
答案

答案:A

程式碼印出了一個物件,這是因為我們在全域物件上創建了一個空物件!當我們將 greeting 寫錯成 greetign 時,JS 解譯器實際上將它視爲 global.greetign = {} (或者在瀏覽器中視為 window.greetign = {})。

為了避免這個狀況,我們可以使用 "use strict",來確保當你宣告變數時,必須賦值。


10. 當我們這麼做時,會發生什麼事?
function bark() {
  console.log('Woof!')
}

bark.animal = 'dog'
  • A: 正常運作!
  • B: SyntaxError. 你不能透過這種方式在函式中新增屬性。
  • C: undefined
  • D: ReferenceError
答案

答案:A

這在 JavaScript 中是可以的,因爲函式是物件!(除了基本型別之外其他都是物件)

函式是一個特殊的物件,函式是一個擁有屬性的物件,屬性也可被使用、呼叫的。


11. 將會輸出什麽內容?
function Person(firstName, lastName) {
  this.firstName = firstName;
  this.lastName = lastName;
}

const member = new Person("Lydia", "Hallie");
Person.getFullName = function () {
  return `${this.firstName} ${this.lastName}`;
}

console.log(member.getFullName());
  • A: TypeError
  • B: SyntaxError
  • C: Lydia Hallie
  • D: undefined undefined
答案

答案:A

你可以為一般物件新增屬性,但建構函式(constructor)無法透過上面的方式來新增屬性。若你想一次性在所有實例上都新增某個屬性,要使用原型的方式。因此本例中,使用以下的方式:

Person.prototype.getFullName = function () {
  return `${this.firstName} ${this.lastName}`;
}

這樣一來, member.getFullName() 就能有效。這樣做有什麼好處?假設我們真的能如題將這個方法新增到建構函式本身,並不是每個 Person 實例都需要這個方法,但每個實例卻仍然擁有該属性,代表著這將佔據每個實例的記憶體,造成大量的記憶體空間因此浪費掉了。相反,如果我們只將它新增在原型中,那麼它只存在記憶體中的一個位置,而所有實例都可以使用它!


12. 將會輸出什麽內容?
function Person(firstName, lastName) {
  this.firstName = firstName
  this.lastName = lastName
}

const lydia = new Person('Lydia', 'Hallie')
const sarah = Person('Sarah', 'Smith')

console.log(lydia)
console.log(sarah)
  • A: Person {firstName: "Lydia", lastName: "Hallie"} and undefined
  • B: Person {firstName: "Lydia", lastName: "Hallie"} and Person {firstName: "Sarah", lastName: "Smith"}
  • C: Person {firstName: "Lydia", lastName: "Hallie"} and {}
  • D:Person {firstName: "Lydia", lastName: "Hallie"} and ReferenceError
答案

答案:A

sarah 而言,我們沒有使用 new 關鍵字。當使用 new 時,this 引用我們建立的空物件。沒有使用 new 的時候,this 引用的是全域物件(global object)。

我們會說 this.firstName 等於 "Sarah",而 this.lastName 等於 "Smith"。實際上我們做的是,定義了 global.firstName = 'Sarah'global.lastName = 'Smith'。而 sarah 本身是 undefined,因為 Person 這個函式本身並沒有回傳值。


13. 事件傳播的三個階段分別是?
  • A: Target > Capturing > Bubbling
  • B: Bubbling > Target > Capturing
  • C: Target > Bubbling > Capturing
  • D: Capturing > Target > Bubbling
答案

答案:D

先捕獲,再冒泡!在捕獲(capturing)階段中,事件從祖先元素向下傳播到目標元素。當事件到達目標(target)元素後,冒泡(bubbling)才開始。


14. 所有物件都有原型。
  • A: true
  • B: false
答案

答案:B

除了基本物件(base object,使用 new 關鍵字建立的物件)以外,所有物件都有原型。基本物件可以使用一些方法和属性,比如 .toString,這就是為什麼你可以使用內建的 JavaScript 方法!所有這類在原型上的方法都是可被使用的。雖然 JavaScript 不能直接在物件上找到這些方法,但 JavaScript 會沿著原型鍊找到它們,以便使用。


15. 將會輸出什麽內容?
function sum(a, b) {
  return a + b
}

sum(1, '2')
  • A: NaN
  • B: TypeError
  • C: "12"
  • D: 3
答案

答案:C

JavaScript 是一個動態型別語言:我們不指定變數的型別。值可以在你不知道的情况下自動轉換成另一種型別,稱為隱含式轉型(implicit type coercion)。Coercion 是指將一種型別轉換成另一種型別。

在此範例中,JavaScript 將數字型別 1 轉換為字串型別,以便函式能回傳一個有意義的值。數字型別(1)和字串型別('2')相加的時候,該數字會被視為字串。我們也能連接不同的字串,比如 "Hello" + "World",而此例是 "1" + "2",它將回傳 "12"

16. 將會輸出什麽內容?
let number = 0;
console.log(number++);
console.log(++number);
console.log(number);
  • A: 1 1 2
  • B: 1 2 2
  • C: 0 2 2
  • D: 0 1 2
答案

答案:C

一元運算子 ++ 加在變數後方:

  1. 回傳值 (這個值是 0)
  2. 新增值 (變數 number 的值現在是 1)

一元運算子 ++ 加在變數前方:

  1. 新增值 (變數 number 的值現在是 2)
  2. 回傳值 (這個值是 2)

因此答案是 0 2 2.


17. 將會輸出什麽內容?
function getPersonInfo(one, two, three) {
  console.log(one);
  console.log(two);
  console.log(three);
}

const person = 'Lydia';
const age = 21;

getPersonInfo`${person} is ${age} years old`;
  • A: "Lydia" 21 ["", " is ", " years old"]
  • B: ["", " is ", " years old"] "Lydia" 21
  • C: "Lydia" ["", " is ", " years old"] 21
答案

答案:B

若你使用標籤樣板字面值(Tagged template literals),第一個參數的值永遠會是一個裝載字串的陣列,函式中的剩下的參數會取得表達式中傳進的變數(personage)的值('Lydia'21)!


18. 將會輸出什麽內容?
function checkAge(data) {
  if (data === { age: 18 }) {
    console.log('You are an adult!');
  } else if (data == { age: 18 }) {
    console.log('You are still an adult.');
  } else {
    console.log(`Hmm.. You don't have an age I guess`);
  }
}

checkAge({ age: 18 });
  • A: You are an adult!
  • B: You are still an adult.
  • C: Hmm.. You don't have an age I guess
答案

答案:C

驗證相等,一般型別只比較「值」,物件型別則是比較他們的「參考」。JavaScript 會確認不同物件的參考是否指向同一個記憶體位置。

題目中,我們比較的兩個物件擁有不同的記憶體位置:一個物件是作為參數傳遞的物件,它的記憶體位置與另一個拿來判斷是否相等的物件並不相同。

這就是 { age: 18 } === { age: 18 }{ age: 18 } == { age: 18 } 會回傳 false 的原因.


19. 將會輸出什麽內容?
function getAge(...args) {
  console.log(typeof args);
}

getAge(21);
  • A: "number"
  • B: "array"
  • C: "object"
  • D: "NaN"
答案

答案:C

其餘參數(...args) 會蒐集傳進來剩下來未使用的參數,成為一個「陣列」。 陣列的型別是「物件」,所以透過 typeof args 將會回傳該值的型別,將是 "object"


20. 將會輸出什麽內容?
function getAge() {
  'use strict';
  age = 21;
  console.log(age);
}

getAge();
  • A: 21
  • B: undefined
  • C: ReferenceError
  • D: TypeError
答案

答案:C

"use strict" 可以避免妳意外地宣告全區域變數。使用 "use strict" 時,我們若沒有宣告 age 這個變數,就直接賦值的話,會拋出 ReferenceError,若沒有使用 "use strict",屬性 age 就會新增到全域物件上(瀏覽器上的全域物件是 window)。


21. sum 的值會是?
const sum = eval('10*10+5');
  • A: 105
  • B: "105"
  • C: TypeError
  • D: "10*10+5"
答案

答案:A

eval 會去執行傳進去的「字串」。如果該字串是一個表達式,如題目中的程式碼,那麼 eval 會自動執行該表達式 10 * 10 + 5,所以答案會是 105


22. cool_secret 這個資料儲存在瀏覽器,存活時間有多久?
sessionStorage.setItem('cool_secret', 123);
  • A: 永遠都可以,資料不會不見。
  • B: 使用者關閉頁籤後,資料才會失效。
  • C: 使用者要關閉一整個瀏覽器,資料才會失效,單純關閉資料不會造成資料消失。
  • D: 使用者關閉電腦後。
答案

答案:B

儲存在 sessionStorage 的資料會在使用者「關閉頁籤」後消失。

若是使用 localStorage 來儲存資料的話,資料則會永遠存在瀏覽器端,直到觸發了 localStorage.clear() 才可以清除資料。


23. 將會輸出什麽內容?
var num = 8;
var num = 10;

console.log(num);
  • A: 8
  • B: 10
  • C: SyntaxError
  • D: ReferenceError
答案

答案:B

使用 var 關鍵字重複宣告的變數,該值會以最新賦予的值作為它的「值」。這件事情在 let or const 不會發生,因為這兩個關鍵字所宣告的變數作用域是塊級作用域(block-scoped)。


24. 將會輸出什麽內容?
const obj = { 1: 'a', 2: 'b', 3: 'c' };
const set = new Set([1, 2, 3, 4, 5]);

obj.hasOwnProperty('1');
obj.hasOwnProperty(1);
set.has('1');
set.has(1);
  • A: false true false true
  • B: false true true true
  • C: true true false true
  • D: true true true true
答案

答案:C

除了 Symbol 以外的物件的 key 在底層都是字串類別,即使你建立該物件屬性時,並不是以字串來建立的,所以 obj.hasOwnProperty('1') 會回傳 true。不過 set 不是這樣的規則,在題目中的 set 並沒有字串 '1' 這個屬性名稱,所以 set.has('1') 會回傳 false,不過是有數字類別 1 的屬性值,set.has(1) 將會回傳 true


25. 將會輸出什麽內容?
const obj = { a: 'one', b: 'two', a: 'three' };
console.log(obj);
  • A: { a: "one", b: "two" }
  • B: { b: "two", a: "three" }
  • C: { a: "three", b: "two" }
  • D: SyntaxError
答案

答案:C

若物件中的屬性有重複名稱者,第一個屬性會保持它的位置,但值會被最後一個重複屬性名稱的值給取代。


26. JavaScript 在全域執行環境為你做了兩件事:全域物件和 this 關鍵字。
  • A: true
  • B: false
  • C: it depends
答案

答案: A

基本执行上下文是全局执行上下文:它是代码中随处可访问的内容。 基底的執行環境是全域的:代表它在程式碼中,可被隨處使用。


27. 將會輸出什麽內容?
for (let i = 1; i < 5; i++) {
  if (i === 3) continue;
  console.log(i);
}
  • A: 1 2
  • B: 1 2 3
  • C: 1 2 4
  • D: 1 3 4
答案

答案: C

if 條件成立時會回傳 true,執行 continue 語句,代表忽略本次迭代(console.log(i))。


28. 將會輸出什麽內容?
String.prototype.giveLydiaPizza = () => {
  return 'Just give Lydia pizza already!';
};

const name = 'Lydia';

name.giveLydiaPizza();
  • A: "Just give Lydia pizza already!"
  • B: TypeError: not a function
  • C: SyntaxError
  • D: undefined
答案

答案: A

String 是內建的建構函式,我們可以向它新增属性。我只是在它的原型中加上一個方法。基本型別字串被自動轉換成字串物件,由字串原型函式生成。因此,所有 string(string 物件)都可以使用 giveLydiaPizza 方法!


29. 將會輸出什麽內容?
const a = {};
const b = { key: 'b' };
const c = { key: 'c' };

a[b] = 123;
a[c] = 456;

console.log(a[b]);
  • A: 123
  • B: 456
  • C: undefined
  • D: ReferenceError
答案

答案: B

物件的 key 自動轉為字串型別。我們正嘗試將物件 b 的 key 設為物件 a 的 key,其值爲 123

然而,當物件「字串化」,它會變成 "[object Object]"。所以這裡的意思是,a["[object Object]"] = 123。然後,我們又再做了一次一樣的事情,c 也是隱式的物件字串化,所以,a["[object Object]"] = 456

最後,我們輸出 a[b],也就是 a["[object Object]"]。之前剛賦值爲 456,將回傳 456


30. 將會輸出什麽內容?
const foo = () => console.log('First');
const bar = () => setTimeout(() => console.log('Second'));
const baz = () => console.log('Third');

bar();
foo();
baz();
  • A: First Second Third
  • B: First Third Second
  • C: Second First Third
  • D: Second Third First
答案

答案: B

我們有一個 setTimeout 函式,首先呼叫它。然而,它的執行順序是最後執行的。

因為在瀏覽器中,我們除了有執行引擎,還有一個 WebAPIWebAPI 提供了 setTimeout 函式,也包含其他的,例如 DOM。

在『callback』推送到 WebAPI 後,setTimeout 函式本身(不是回呼函式)將從堆疊(stack)中彈出。

現在,foo 被呼叫,印出 "First"

foo 從堆疊中彈出,baz 被呼叫,印出 "Third"

WebAPI 不能隨時向堆疊内新增内容。相反,它會將回呼函式彈到名爲『queue』的地方。

這就是事件迴圈(Event Loop)的流程,了解事件迴圈堆疊與任務佇列的運作模式。如果堆疊是空的,它接受任務佇列上的第一个元素,推入堆疊中。

bar 被呼叫,印出 "Second",然後它被彈出堆疊。